污水資源化

    欄目:行業動態 發佈時間:2020-09-03
    【導讀】:污水資源化應用情況在一般人們的思維概念中,總把污水和污垢、惡臭、骯髒相聯繫在一起,無論經過如何處理的水,總認爲只能排放不能再用的心理非常牢固,難以改變。

    【導讀】:污水資源化應用情況在一般人們的思維概念中,總把污水和污垢、惡臭、骯髒相聯繫在一起,無論經過如何處理的水,總認爲只能排放不能再用的心理非常牢固,難以改變。

    污水資源化應用情況

      在一般人們的思維概念中,總把“污水”和“污垢”、“惡臭”、“骯髒”相聯繫在一起,無論經過如何處理的水,總認爲只能排放不能再用的心理非常牢固,難以改變。但通過近30年來國內外科學技術開發和。工程實踐證明,上述觀點是錯誤的,太空人員能在太空長年生活工作是最有力的證明。因爲水是自然界中惟一可重複再生利用的資源,而人類生活生產使用過的污水中污染物一般只有O.l%左右,比海水中的雜質3.5%少得多,其餘99.9%左右都是可以再生利用的清淨水。因此污水經過相應的適當處理,是完全可以再生利用的,從而實現水在自然中的良性循環。而且污水較易得,可根據回用水用途和對水質的要求,採用相應成熟的水再生污水處理技術實現對污水再生資源的利用。在一般情況下,污水再生資源化要比新建水源取水下程,特別是長距離的輸水工程要節省工程量及投資,並降低運行管理費用。例如津石化公司實施污水處理後再生資源化利用的噸水費,要比由124公裏以外的水源地取水的成本低50%以上;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西區污水處理後,再生資源化作爲循環冷卻水的補充用水,要比經由昆明湖水源地取來的密雲水庫水的成本也低500-/0以上。


    地球俗稱是個水的星球,但由於人類的生活、生產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浪費及肆意污染,到20世紀中期淡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人們的生產、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地處乾旱、半乾旱地區和高速發展的沿海地區及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受缺水影響最大。因此當今世界各國解決缺水問題時,污水回用已被選爲可靠且重複利用的第二水源。目前污水再生回用主要用於農業灌溉、工業冷卻水補充、1藝用水,生活區中水回用,市政雜用水、園林綠化、地下水回灌、補充地表水等,均已收到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國外污水回用簡介


    當今世界各國解決水資源缺乏問題,首選把城市污水開闢爲第二淡水資源。美國1979年即有357個城市回用污水。全國城市污水回用總量爲9.4×108m3。其灌溉用水佔62%,工業用水佔31.5%,地下水回灌佔5%,另外還有1.5%用於娛樂及漁業等。日本國土狹小,人口較多,工業發達。其水資源嚴重缺乏。1962年就開始回用水的研試、實踐。到11991年有4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回用於工業用水佔41%,農灌用水佔I3%,環境用水佔32%,


    雜用水佔8%,沖洗道路用水佔4%。近年來日本環保部門對工業處理排水,提出了脫磷脫氮指標要求,水質可同用於河流及景觀用水。以色列是個嚴重缺水的國家,1987年全國即有210個市政回用工程。全部污水的90%收集排放,其中80%經處理後,有60%一65%回用於農業、工業和市政用水等。除前述國家外,俄羅斯、歐洲各國,印度、南非和納米比亞等國的污水回用也很普遍。當今的中水回用已成爲世界上缺水國家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戰略性對策之一,_一些國家已只有豐富的經驗,從而解決了因水資源缺乏限制城市經濟發展的難題。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我國污水回用簡介


    我國淡水資源很缺乏,淡水資源按人口平均僅爲世界人均水平的1/4。由於我國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造成了東、南部地區多雨溼潤,西、北部地區少雨乾旱和水分佈不均的特殊環境,加之排水設施的簡陋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治理的欠賬更加劇了水資源的匱乏。由於水資源的短缺,制約了經濟發展,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城市嚴重缺水,乾旱和旱災加劇,引起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對解決水資源的重視。“六五”科技攻關計劃將“華北地區城市節約用水”列入課題研究。1982年爲緩解青島市淡水資源危機實施了中水作爲市政和其他雜水的應用。1987年北京市第56號文件明確規定,新建建築面積2×1041112以上的旅館、飯店、公寓及建築面積3×104m2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學校和大型文化、體育等建築應與主體建築“三同時”配套的中水回用設施同時交付使用。之後,全國各地許多城市的政府也相繼發佈了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及法規等,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鼓勵實行循環用水,一水多用和污水回收利用。


    污水回收利用的課題進一步列入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國家投入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一些關鍵技術攻關取得了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成果,從而提供了污水回用的成套技術l=標準規範。其內容主要有:


    (1)不同回用對象的水質指標。

    (2)不同回用用途的污水再生工藝造價與相應單元處理技術。

    (3)再生水用戶的用水技術。

    (4)不同工程長年運行的經驗總結。

    (5)污水回用的技術經濟分析與政府貫徹的技術經濟政策。

    (6)污水回用的設計規範。

    (7)回用水水質標準。


    經過我國廣大科技人員近20多年來的實驗研究、應用開發和工程實踐後,已在污水同用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並具有國際同等先進技術水平,從而改變了人們對污水的舊觀念,實現了污水再生資源化。經示範項日實施,可廣泛利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8)園林綠化:如噴灌用水、公園內廁所沖洗,河流、池塘補水和道路沖洗用水。

    (9)城市生活小區用水:如沖洗廁所、綠化澆灌,消防用水等。

    (10)城市道路噴灑除塵用水和洗車用水等。

    (11)工業生產,循環冷卻水補充用水等。

    (12)工業生產中工藝用水,洗滌用水等。


    國內目前污水再生回用除不提倡用作與人體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和飲用水外,已進入大規模的推廣應用階段。


    當前污水回用已被國家列爲基本政策加以肯定。規定城市污水應作爲優先開發水源,禁止隨意排放,全國各地建設污水處理場必須將處理及回用結合起來。目前國內已有I.幾個城”市正在建設的污水回用工程項目,其規模之大在國外也是很少見的,顯著地改善了城市的環境和供水現狀:


    我國在中國21世紀議程》的要求中明確提出,努力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大力推廣和運用節能、節材、節水降耗等新技術措,堅決執行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


    國家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2010年長遠規劃”中強調重視水資源,污水處理回用。


    我國幾十年的研究基礎和實踐成果,尤其是近十幾年來環境保護事業的蓬勃發展,使目前我國的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流程的研究及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雖然在一些處理設備、系統優化控制及生產管理水平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但在部分基礎理論研究如水環境化學、微生物學、生態及毒理學所取得的成果甚至是超前的。如厭氧處理技術在PTA污水處理工程項目中的成功應用及石油化工、煉油污水經處理後回用於循環冷卻水補充水,水量已達到1 x lOtm3/d,這在國外也很少見。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再生水多用於農業灌溉,園林綠化,市政雜用水,河道及冷卻水補充等。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和工業污水回用率的提高,生活污水佔城市污水的比率正由30%升到40%,部分經濟發達的城市已達到60%以上。而目前我國城市污水的處理率不到20qo,致使大量水資源流失浪費。今後15至20年,我國人口將以每年1200一1300萬左右的速度增長,隨着幾億農業人口轉爲城鎮(市)人口,生活污水排量將由1992年的180×10st增加到560×10st以上,因此,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作爲再資源化問題之一將嚴峻地擺在我們的面前。


    污水回用水質指標


    污水回用是個系統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輸配管網系統、污水回用技術管理和監測控制等。污水處理T藝技術流程是污水處理後能否達到回用水各項指標和標準的關鍵。污水作爲回用水,水質必須滿足不同業主要求,其主要指標有細菌總數、大腸桿菌總數、餘氧量、懸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其次還要達到感觀要求,其主要指標有色度、濁度、臭、味等。同時不得引起管道、設備的腐蝕和結垢等。其他指標還有pH、濁度、溶解性物質和蒸發殘渣等。對使用者無不良反應,對食品質量及環境質量不得產生不良影響等等。其各指標中的分析項目如下:


    物理性指標:懸浮物、色、臭、味、溫度、含油量,溶解性固體,蒸發殘渣等。


    化學指標:硬度、鹼度、氧化物、硫化物、揮發性酚、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汞、金屬和重金屬離子等。


    生物化學指標:生化需氧量( BOD)、化學需氧量(COD)、總有機碳(TOD)、總需氧量(TOC)。


    細菌學指標:細菌總數、大腸桿菌羣體數、餘氯量等。


    污水回用水質標準


    污水回用必需滿足回用水的用途要求:水質合格可靠,水量充足穩定,經濟性合理。污水作力再資源化回用的前提:應提供適合於回用水用途的合格水質,且不帶來任何潛在的二次污染影響及不利因素,只有嚴格按回用水水質標準進行回用,才能確保用水安全及經濟合理的選擇回用水的處理流程。由於回用水的用途十分廣泛,水質要求也各不相同,我國目前尚未系統地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各類回用水的水質標準。現僅按水的用途介紹下列有關標準,供參考。


    1)灌溉回用水水質標準


    該水質標準主要取決於農學和衛生學的指標。農學指標是指回用水對農作物生產(數量、質量、生長等)、土壤(有毒、有害、結構)、地下水的影響。衛生學指標是指在回用水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病原體對農作物、操作人員、消費者的健康影響。


    (1)水質要求主要包括不傳染疾病、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不破壞土壤的結構和性能、不使其鹽鹼化、不污染地下水、有害物及重金屬的積累不超過標準。


    (2)水質也可適用於灌溉回用水的標準。美國對灌溉經濟作物、林小等不同人體接觸的回用水水質要求達到一級處理出水水質標準,其他情況多數達到二級出水水質標準,對直接食用的農作物要求更嚴格,而且每個州的標準也不同


    【本文版權均歸中國環保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違者中國環保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